智慧城市应对全球变化:专家论“中国力量”崛起

智慧城市应对全球变化:专家论“中国力量”崛起

在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全球城市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专家们认为,中国的力量正在崛起,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发展的推动力。

12月7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2025前沿交叉区域国别研究——全球变化下的智慧城市”论坛上,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智慧城市应对全球变化的策略。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兼智库办主任王栋表示,全球化进程并未结束,而是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参与而重塑了其动力机制。以普惠、均衡、可持续和开放包容为目标的全球化正在构建中。

王栋以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连续授予浙江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清华大学等机构联合打造的全球智慧城市排名报告及其发布平台优秀成果特等奖为例,阐述了中国在打破西方智慧城市话语权垄断和构建智慧城市中国标准方面取得的进展。他认为,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推进前沿交叉视野下区域国别学科发展的案例之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Nurul Amillin Hussain分享了新加坡智慧城市实践的经验。她指出,不同国家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拥有不同的模式。其中,公民对于自身全球化和数字化身份的认同感、需求识别、创新路径构建,以及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和社会不公平等问题尤为关键。

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陈溪提出,区域国别研究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应对全球变化,并提出了以前沿交叉领域为例的实践路径。他分析了中国区域国别学二级学科的逻辑关系,指出避免多学科简单集成和理论架构缺失的策略在于构建区域国别学中观架构。

陈溪认为,连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下的宏大叙事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下的项目集群,可以解决国际关系、历史学、语言学等语境下的宏观理念与多元微观工程之间的理论和现实衔接问题。这一理论创新不仅有助于降低全球实践风险,还能推动区域融合。

参与会议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教授宋周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总监、清华大学公共政策和管理学院卓越访问教授钱美君等专家也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宋周莺认为,中国应当成为全球南方绿色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力量。钱美君则表示,应当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利用创新技术改造,助力企业在出海进程中实现文化出海并推进再全球化。

此外,专家们还强调了智慧城市在应对全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指出,智慧城市可以通过使用传感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城市服务的效率和有效性,同时减少环境影响。

在解决气候变化方面,智慧城市可以通过监测和管理能源使用、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提高交通效率等措施来发挥关键作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方面,智慧城市可以利用技术来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并创建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商业环境。

在促进城市化方面,智慧城市可以通过改善住房、交通和教育等基本服务,为居民创造更宜居的环境。通过发挥这些作用,智慧城市将成为应对全球变化并构建可持续未来不可或缺的工具。

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拥有巨大潜力。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和领先的技术能力,这为其成为全球智慧城市领导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将会日益增强。通过分享其经验和技术,中国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应对全球变化的宝贵见解。

专家们呼吁加强全球合作,共同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他们相信,通过分享最佳实践、协调政策和共同应对挑战,全球城市可以打造一个更可持续、更繁荣的未来。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bs.xzxci.cn/2024/12/11/33006.shtml

Like (0)
讯知在线讯知在线
Previous 2024年12月11日 上午9:08
Next 2024年12月11日 上午9: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