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苍翠欲滴,崇山峻岭之中,中国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矗立着一台庞然大物——“中国天眼”。它的存在,让世界为之瞩目,让中国人倍感自豪。8年多来,“中国天眼”团队发扬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秉持团结奋进、协同攻关的作风,创新不止,成果频出,不断拓展着人类观天极限。
“中国天眼”作为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自投入运行以来,已发现的新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外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这些脉冲星就如同宇宙中的“灯塔”,为人类探索浩瀚宇宙提供“导航”,帮助我们探索宇宙的起源、演化及其结构。
近年来,“中国天眼”持续获得重量级发现: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探测并构建世界最大中性氢星系样本……每一项发现都为人类理解宇宙奥秘提供了重要依据。
不仅如此,“中国天眼”还为国际科学界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促进了国内外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自2021年3月3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以来,“中国天眼”已帮助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的研究团队开展观测900余小时,涉及多个领域。
“中国天眼”凝结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创造,从选址、建设到调试、运营,每一个环节、每一块面板、每一个部件,都倾注了中国人的心血和智慧。
建设过程中,“中国天眼”的“视网膜”——球形反射面是由6670根钢索编制的索网,这种结构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工作方式最特殊的。为了使反射面变形、对抗疲劳性能,姜鹏带领团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索疲劳试验,近百次失败后终于攻克了超高强度、抗反复拉伸的钢索难题,首创主动变形反射面。
调试阶段,姜鹏团队研发了“中国天眼”反射面的安全实时评估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实现了反射面的数字孪生,使“中国天眼”能够全天候运行工作。
为掌握核心技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柴晓明团队用时近两年,自主研发出高性能的国产低噪声放大器,首次实现我国自主研发的射电望远镜核心部件出口海外。
创新无捷径,唯有勇攀登。“中国天眼”将持续突破极限,提升性能,为解决中国射电天文领域的核心技术问题作出更大贡献,为人类探索未知星宇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漫步星河,遥望苍穹,“中国天眼”将继续仰望星空,引领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见证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bs.xzxci.cn/2024/12/17/375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