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基金预付制度改革重磅来袭,完善内容全面升级
2023年11月1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国家层面统一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付制度,助力定点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
一、制度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需求不断增长,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医疗费用压力不断加大,影响了其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参保人员的就医获得感。为了缓解医疗机构资金压力,保障参保人员就医需求,《通知》应运而生。
二、预付资金用途
医保基金预付金用于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等医疗费用周转支出,不得用于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投入、日常运行、偿还债务等非医疗费用支出。这确保了预付资金的专款专用,避免资金被挪用。
三、实施条件
统筹地区医保部门根据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情况,商同级财政部门研究建立相关预付金制度。原则上,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不低于12个月可实施职工医保统筹基金预付,居民医保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不低于6个月可实施居民医保基金预付。
对于上年已出现当期赤字或者按照12个月滚动测算的方法预计本年赤字的统筹地区,不能预付。这意味着,预付制度的实施必须以医保基金安全为前提,严防出现资金挪用和违规使用的情况。
四、预付方式
《通知》明确,医保基金预付方式分为年度预付和按项目周期预付。年度预付是指按照医疗机构上年度医疗服务活动实际发生医疗费用的规模,预付一定比例的基金。按项目周期预付是指针对大型医疗设备采购、重大基建项目等周期较长的医疗项目,按照项目实际工程进度或协议约定,预付一定比例的基金。
五、资金管理
《通知》要求,医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严格把控预付资金的审批、拨付和使用管理。地方医保部门要建立预付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掌握预付资金使用情况。
同时,《通知》强调,定点医疗机构要加强预付资金管理,建立健全预付资金使用和还款制度,保证预付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
六、制度完善
此次医保基金预付制度的完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覆盖范围扩大:《通知》将预付制度扩大至居民医保基金,有利于缓解居民医保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
2. 预付方式灵活:年度预付和按项目周期预付两种方式的引入,适应了不同医疗机构的资金需求。
3. 管理更加规范:建立预付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确保预付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4. 推进医保改革:预付制度的完善与政府采购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医保体系的纵深改革。
七、意义深远
医保基金预付制度改革的实施具有以下重大意义:
1. 缓解医疗机构资金压力:预付资金帮助定点医疗机构缓解医疗费用垫支压力,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
2.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机构资金压力得到缓解,可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上,从而改善参保人员就医体验。
3. 保障参保人员就医:预付制度保证了定点医疗机构资金稳定,保障了参保人员就医渠道的畅通和医疗费用的及时支付。
4. 完善医保体系:预付制度的完善推动了医保体系的规范化和精细化,为医保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展望未来
随着医保基金预付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入实施,预计将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和医保体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医疗机构将进一步增强资金保障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医保基金将更加安全高效地使用,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医保体系将更加完善,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bs.xzxci.cn/2024/11/13/130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