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罗斯商品馆在全国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都更是如此,春熙路、建设路、犀浦、龙泉驿等地均开设了多家。这些商品馆打着“战斗民族”“硬核俄货”等旗号,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馆内商品琳琅满目,标签上有俄文,品名颇具俄式风味,如“俄洛哆牌”酱油、“阿妙荙牌”蜂蜜、“鲁布佐夫”奶粉等。然而,细看这些产品的产地,却让人意外,奶粉产自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俄式纯猪肉肠产自黑龙江牡丹江市,水果燕麦同样来自牡丹江市。
有从事中俄外贸的内部人士透露,一些经销商可能采用购买俄罗斯商标在国内生产的模式。甚至在一家俄罗斯商品馆还发现了原产马来西亚的速溶咖啡。
对于商品的来源,有企业明确回应,虽然商店名为“俄罗斯商品馆”,但很多商品并非直接从俄罗斯进口,而是经过其他国家转手而来,有些则是国内制造,外包装附有俄罗斯文化元素。
业内人士指出,国家馆需得到该国大使馆的官方认证,商品馆要得到该国商协会的认证,但这些遍布各地的俄罗斯商品馆显然缺乏类似认证。
律师表示,非进口商品打着进口商品旗号,很可能构成消费欺诈。商家的一些行为,如在显眼位置标明“优质俄货”“源头商品直供”,商品名称或商标用俄语标注等,会让消费者产生店内商品来自俄罗斯进口的错误认识,若商家将进口商品与非进口商品混放,存在误导消费者的故意。
这一现象不仅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也触及国际贸易中的诚信问题。政府、媒体和公众都应对此类现象保持警惕,政府应加强监管,媒体要深入调查揭露真相,公众购物时需提高辨别能力。
俄罗斯商品馆遍地开花的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利益链条和法律风险。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尽快行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也希望商家能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真正优质的商品。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bs.xzxci.cn/2024/12/13/342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