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约20载:中国非遗保护阔步前行》

《国际公约20载:中国非遗保护阔步前行》

国际公约20载:中国非遗保护阔步前行

2023年12月23日,2024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总结了近年来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非遗保护的重点任务。

20年成就斐然:中国非遗保护硕果累累

过去20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截至目前,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此外,国务院已公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文化和旅游部已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56名。此外,全国各级已列入非遗名录的项目总计超过10万项,遍布全国各地。

为了优化非遗保护体系,我国还创立了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非遗传承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与国际衔接:建立中国特色非遗保护体系

在非遗保护方面,中国始终坚持贯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特色,构建起了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体系。

这一体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多样性、保护活态性、促进可持续传承等理念,为非遗的传承、发展和保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保护成果丰硕:非遗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非遗保护成果丰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传统蜡染技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成为当地重要的产业,为当地百姓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在北京市,传统京剧艺术得到深入挖掘和振兴,京剧院团演出场次和观众数量不断攀升,京剧这一国粹艺术展现出勃勃生机。

弘扬中华文化:非遗传承融入现代生活

近年来,中国积极探索非遗传承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新模式,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

例如,传统汉服文化通过现代设计和传播方式,焕发出新的时尚魅力,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文化符号。

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促进了非遗产品的创新和产业发展。

传承与创新:非遗保护任重道远

虽然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进一步挖掘和保护非遗文化,如何让非遗活态传承,如何在保护中创新,都是未来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非遗保护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非遗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非遗保护工作任重道远,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bs.xzxci.cn/2024/12/23/41868.shtml

Like (0)
讯知在线讯知在线
Previous 2024年12月23日 下午3:56
Next 2024年12月23日 下午4: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