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48小时:约翰·拉贝的战地日记
1937年12月12日,南京城笼罩在黑暗之中,日军炮火隆隆,紫金山陷入激战。约翰·拉贝,这位来自德国的西门子高管,也是南京国际委员会主席,写道:“紫金山焚则金陵灭”,预感到了这座城市的厄运。
12日晚上,拉贝的家变成了避难所,挤满了惊恐的逃难者。第二天,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仓皇出逃,留下满城溃兵和无助的百姓。日军从陆上三面包围南京,挹江门成为最后的逃生路径。
12日下午,日军第13联队突破中华门,冲入城内。中国守军顽强抵抗,但最终寡不敌众。南京城内炮火声逐渐减弱,拉贝的疲惫感涌上心头。
13日清晨,拉贝被空袭警报惊醒。日军飞机再次轰炸南京,平民伤亡惨重。拉贝成立了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并呼吁日军解除中国士兵的武装,以避免大规模屠杀。
但日军的方针是“基本上不实行俘虏政策”,大量中国士兵被俘虏后即遭处决。仅13、14日两天,日军就俘虏、射杀了15796人。
日军进入南京水西门后,开始在安全区内甄别难民和溃兵。拉贝等人竭力阻止日军的暴行,但收效甚微。日军在城中肆意掠夺、抢劫和强奸,安全区也危机四伏。
14日,南京大屠杀愈演愈烈。拉贝的日记中记录了这样的惨象:尸体遍布街头,日军抢走难民仅有的财物,甚至连一元钱都不放过,失踪的女孩很可能遭遇不幸。
拉贝和他的助手们疲惫不堪,但仍在不停地奔走,试图保护无辜民众。拉贝致函日军指挥官,要求停止暴行,但无果而终。
14日晚上,拉贝打开日历,读到了妻子夹在里面的诗句:“每一次脉动——必胜的信念;每一天劳作——不倦的奋斗;生命。死亡,吓不倒我们;困难,难不住我们。”这些文字给予了拉贝力量和希望。
12月12日至14日,南京城经历了大屠杀的恐怖景象。约翰·拉贝的日记真实地记录了这段黑暗历史,成为震惊世界的罪证。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bs.xzxci.cn/2024/12/13/346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