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造境绘都市,上海美院续写“城市山水”新篇

笔墨造境绘都市,上海美院续写“城市山水”新篇

笔墨造境绘都市,上海美院续写“城市山水”新篇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正在举行的“笔墨构城——上海美术学院城市山水作品展”是一场以城市为主题的艺术盛宴,围绕着传统中国画笔墨语言与当代城市景观及精神关切之间的矛盾与联系展开。展览汇集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师生43位,呈现了他们100余件作品和相关文献,系统性地盘点了上海美院“城市山水”创作的脉络与现状,探索着“城市山水”的未来命题。

上海城市风景的艺术表达

“城市山水”的概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转型,艺术家们尝试以传统水墨语言反映现代都市景观和生活。上海美院身处上海,这座城市天然地成为国画系师生创作的重要方向。

展览中,年长的艺术家陈家泠以《贵美静安》描绘了静安寺商圈的景象,将传统绘画语言的消化重构,化古得新。冯远以人物画的造型能力,塑造城市、传达城市精神,他的《都市奏鸣曲》系列作品组成城市交响。

乐震文的《南浦大桥》以笔墨写景造境,深具山水精神。洪健和鲍莺则运用传统工笔技法,表现出上海城市历史和人文记忆。

集体自觉,搭建“笔墨之城”

从不经意、松散型的城市创作,到有明确的科研方向——搭建一个由多样态的笔墨与多层次的城市景观交构而成的“城市山水”系统。上海美术学院国画系在唐勇力的带领下,发现和总结了自身的优势,形成了独特的教学和创作风格。

国画系副主任毛冬华为大都市画“脸谱”,白璎重新构建水墨表现形式和语言,贺戈萧以水墨写生的方式定格城中园林之美,丁小真找到了一种韵味和意境,李戈晔虚实结合,营造出城市的丰富性,倪巍用中锋焦墨勾勒大都市的造型,周隽以勾线拼染表现了石库门老建筑,何振华融入数字技术,在传统水墨画在介质上的衍生和创新。

打破二维,互动体验

展览中,艺术家们尝试将水墨与装置、影像及新媒体艺术结合,打破传统的二维平面限制,让水墨艺术与观众互动。

丁蓓莉用装置和水墨营造了一场“临在”的体验,周隽带领观众走进了石库门老建筑,何振华使用可变空间灯箱和水墨装置,探索城市空间和时间的变化。

“城市山水”的概念界定

展览引发了关于“城市山水”概念的讨论。倪巍认为,“笔墨构城”的核心仍在于笔墨,“城市山水”的重心仍在于山水。

“我们需要由广义向狭义回归,在横向拓展的同时纵向掘进,更中国,更当代,以深为新,而城市正是时代给予当代中国画的特别载体与进展的机缘。”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bs.xzxci.cn/2024/12/09/31449.shtml

Like (0)
讯知在线讯知在线
Previous 2024年12月9日 上午8:16
Next 2024年12月9日 上午8:2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