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部分干部在工作中出现“躺平”现象,如口号喊罢“唱空城”、拈轻怕重“做样子”、撸起袖子“一边看”、遇到难题“绕道走”等,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责任心缺失,严重阻碍了政策的落实与工作的开展。为整治这一现象,多地政府纷纷设立“蜗牛奖”。
多地结合自身实际,对“躺平式”干部进行画像与把脉。如云南省开展专项整治,从多方面细化出 9 类“太平官”负面形象;湛江市麻章区制定清单,总结出 8 类“躺平式”干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设置“蜗牛奖”,将办事拖沓、敷衍塞责等 6 种情形纳入认定范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开展寻找“躺平者”活动,明确多方面标准;江苏省泰州市早在 2016 年就设立“蜗牛奖”,颁发给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
“躺平式”干部危害颇多,不仅效率低下,增加同事负担,还会形成不良风气。面对“躺平式”干部,各地采取多样处罚形式,从诫勉谈话,到调整工作绩效、岗位,甚至给予政务记大过处分等。如 2022 年盐城市滨海县对首批 7 名“躺平者”进行集中诫勉谈话;今年 9 月,湛江市麻章区对 8 名“躺平式”干部进行岗位调整。此外,泰州市、遵义市红花岗区等地将“蜗牛奖”与年度绩效考核分数、奖励相挂钩,有的地方还设立帮扶、转化机制。
要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干起来”,除设立“蜗牛奖”外,还有其他尝试。如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开展干部公众形象测评活动,设置“实干型”等测评内容;泰州市设置“骏马奖”。专家也提出建议,如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税根认为应优化绩效评估体系,设立流动或淘汰机制并挂钩绩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研究员杨一指出要调整激励系统,对干部考核体系中的晋升、收入等方面设置更清晰明确的指引;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句华曾撰文表示,治理“躺平”现象,除优化考核任用机制外,还应从杜绝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入手。
“蜗牛奖”的设立是多地政府对“躺平式”干部出真招的重要举措,旨在唤醒懈怠干部,激励他们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集体发展贡献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bs.xzxci.cn/2024/12/01/256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