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lde 突破提示工程瓶颈,赋予 AI 推理更强精度

Tilde 突破提示工程瓶颈,赋予 AI 推理更强精度

突破提示工程瓶颈,Tilde 赋予 AI 推理更强精度

人工智能领域对于可解释性一直有着迫切的需求,旨在揭示 AI 模型内部的复杂运算过程。Tilde,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 AI 初创公司,正致力于通过解释器模型和控制技术,解锁模型的深层推理和指令能力,进而改善人机交互。

传统上,AI 与用户交互依赖于黑箱提示,这意味着用户无法知晓模型内部的决策过程。这就像在没有源代码的情况下优化一个软件系统,既低效又受限。

Tilde 旨在通过可解释性来超越这些限制。他们构建了能够直观展示模型内部工作机制的解决方案,从而直接指导模型行为并提升性能。这种方法超越了传统的后期训练方法或微调方法的潜力。

基于解释器模型的推理能力优化

Tilde 通过解释器模型已经实现了大语言模型推理能力的优化。例如,他们使用 Llama 3.1 8B 来解决一个通过巧妙数学技巧解决的脑筋急转弯。在 Tilde 的干预下,模型成功解决了该难题,而之前却给出了错误答案。

文本生成视频模型的更精细控制

在文本生成视频模型方面,Tilde 的解释器模型也展示了更精细的生成控制能力。他们使用 Genmo 的 mochi 1 输入了一个指令,要求生成一只猫从山顶彩虹滑梯上滑下来的视频,背景是蓝天和蓬松的云朵。

在 Tilde 的干预下,补充了“确保有山”的指令后,生成的图像准确性和对用户偏好的遵循程度均得到了提升。优化后的图像更关注于山间风景的细节,而山坡的形状也更加明显。

引导采样与提示工程

对于引导采样和提示工程这两种控制 LLM 输出方向的方法,Tilde 做出了清晰的区分。

引导采样通过调整模型内部的采样策略或生成过程,在生成过程中动态引导输出的方向。提示工程则通过优化或设计输入提示的内容或结构,来引导模型按照预期方式生成输出。

技术原理

Tilde 还在稀疏自编码器中速率失真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稀疏自编码器有助于理解深度学习中的特征表示,并为开发更高效、更可解释的模型提供方向。

Tilde 的研究涉及稀疏自动编码器(SAE)、Top-k 激活函数和信息瓶颈框架,解决稀疏编码和重建原始数据这两个基本问题。

稀疏编码理论和信息瓶颈框架

稀疏编码理论强调激活应在不同特征或神经元之间均匀分布,负载均衡正则化有助于缓解特征频率失衡问题。

Tilde 利用信息瓶颈框架来理解 Top-k 方法,该框架平衡了信息保留和压缩。Top-k 方法通过固定激活神经元的数量,对输入与表示之间的互信息施加上限,优先选择最具信息量的特征进行重建。

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Tilde 发现 Top-k 方法能够产生更平滑的学习动态和更强的抗噪性。在高斯噪声条件下的测试中,Top-k 方法比 ReLU 基准模型表现出更高的鲁棒性。

结论

Tilde 通过解释器模型和引导采样,突破了提示工程的瓶颈,为 AI 推理赋予了更强的精度。他们将稀疏编码理论和信息瓶颈框架等技术应用于稀疏自动编码器,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可解释性和效率。

Tilde 的研究为构建更强大的可解释 AI 模型铺平了道路,有望重塑人机交互的未来。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bs.xzxci.cn/2024/11/30/25109.shtml

Like (0)
讯知在线讯知在线
Previous 2024年11月30日 上午3:18
Next 2024年11月30日 上午3: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